仿古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瓦面處理
仿古建筑灰背的基層
灰背的操作過程叫做氈背,戰(zhàn)備一般從木望板開始,普通民宅也可用席箔和葦箔代替。除了木望板和席箔、葦箔做法外,還可以使用荊芭、瓦芭、磚芭和石芭做法。荊芭是以荊條編成的片狀物作為灰背的基層,多見于地方建筑。瓦芭、磚芭和石芭的說法由荊芭而來,瓦芭作法是將板瓦鋪搭在木椽子上,瓦與瓦的對縫應勾抹素灰膏。這種做法既可以用于無頂棚的建筑中,也可用為修繕時舊料利用的一種手段。磚芭又叫做磚望板或望磚,是宋代建筑的常見做法,明、清時期北方已不多見,但在南方仍很流行。望磚是一種很薄的條形磚。使用時直接鋪在椽子上,磚縫之間要勾抹白灰膏。石芭是以薄石板代替木望板鋪在椽子上的做法,多見于地方建筑。凡琉璃大脊或屋面有吻獸者,在氈背前應在扶脊木上釘好脊樁、吻樁或獸樁。
仿古建筑瓦頂氈背的一般操作程序
(1)在木望板上抹一層深月白麻灰,厚度一般為1-2厘米,這層灰叫護板灰?;野寤铱杀绕胀榈痘疑攒浺恍抑械穆榈逗恳部缮僖稽c。護板灰主要用于保護望板和椽子。如果氈背基層為席箔、葦箔等其他做法,則不用護板灰。
(2)在護板灰上占2-3層泥背。宮殿建筑多用于麻刀泥,小式建筑多用于滑秸泥。每層泥背厚度不超過5厘米。中腰節(jié)附近如泥背太厚,可事先將一些望板反扣在護板灰上,這些瓦叫做“墊囊瓦”,墊囊瓦即可以減輕減輕屋面的重量,又可以防止因泥背太厚而開裂。每占完一層泥背后,要用“杏兒拍子”---一種鐵制的圓形拍子進行“拍背”,時間應選擇在泥背干至7-8成時。拍背可以使泥背變得密實,是一道十分關鍵的工序。